原标题:老两口因为玩手机闹别扭,小儿子因母亲偏向大哥不回家过节,好姐妹因为噪音闹掰

西虹社区网格员变身“说和人”


(资料图)

核心提示:老夫妻因玩手机闹矛盾、子女因赡养老人发生纠纷、楼上孩子蹦跳声音大引楼下不满……

7月3日,记者采访时了解到,为了第一时间解决这样的矛盾,网格员成了“说和人”,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。

经过网格员劝说老两口重归于好

夫妻因玩手机闹矛盾

“再这么玩下去,日子没法过了。”68岁的陈阿姨对西虹社区网格员张坤说。

原来,陈阿姨的老伴自从会用智能手机后,每天躺在床上看手机,不干家务活,也不出去锻炼,为了这事,陈阿姨没少说老伴;但老伴辩称:“天天没啥事,不玩干啥。”

“以前,他不会玩手机的时候,还能陪我聊聊天,现在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玩手机。”陈阿姨说。

这不,最近老两口又因玩手机的事生气了,网格员张坤和周文超知道后,来到陈阿姨家帮忙调解。

“叔,阿姨是为了你好,怕你玩手机时间长了影响健康,你得理解阿姨呀。”

“阿姨,咱有话好好说,你明明是心疼叔,但你说话语气不对,让叔误解了。”

在两位网格员的劝解下,老两口的态度都缓和了,陈阿姨的老伴也承诺以后会缩短玩手机时间。

母子因误会产生隔阂

孙大娘今年72岁,住在西虹小区。

老人有两个儿子,小儿子觉得父母偏心大哥,很少回父母家。端午节前,孙大娘包了粽子送过去,不想小儿子说啥不要,并表示不回家过节,孙大娘很是生气,说了小儿子几句,儿媳妇不愿意了,和老人吵了几句,加之平日的矛盾积累,老太太一气之下,要求他们给赡养费。

网格员王晶晶和张汉清入户走访时,孙大娘向网格员寻求帮助,希望网格员帮忙调解。

网格员联系到老人的小儿子。小儿子说,父母啥事都向着大哥,有时候不容人,让人接受不了,时间一长,矛盾就积累下来了。

“手心手背都是肉,哪有什么偏向不偏向,都是误会,遇事换位思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积怨了。”经过网格员一个多小时的劝说,小儿子和儿媳知道自己错了,承诺过节回家看望父母。

孙大娘得知小儿子和儿媳态度转变了,脸上露出了笑容,她说,自己的退休金花不完,管儿子要赡养费就是一时生气,哪有当妈的不心疼儿子的。

好姐妹冰释前嫌

好姐妹因噪音闹掰

秦大娘和王大娘都是西虹小区的居民,两家住上下楼,关系不错。

半个月前,王大娘家的小孙女来了,每天在楼上又蹦又跳,秦大娘心脏不好,每天听着楼上咚咚的响声很难受,因碍于情面,秦大娘也没好意思去找王大娘。

直到前几日,孩子蹦跳声音越来越大了,秦大娘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,敲响了王大娘家的房门,希望孩子能小点声,可能当时说话的语气重了点,王大娘有些接受不了,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。

事情平息后,两人都觉得有些冲动,可又不好意思主动求和,于是求助社区网格员帮忙调解。

网格员王秀祺和王璁分别和双方谈话。

秦大娘说,平时和楼上王大娘总在楼下凉亭一起聊天,这件事发生后,觉得挺不好意思,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脾气,希望王大娘能理解。

王大娘表示,是自己孙女不对在先,她不应该和秦大娘吵架,如果当时让着秦大娘点,事情也不至于这样。

网格员见此,赶紧将秦大娘和王大娘叫到一起,及时消除了彼此的心理隔阂,最终两位老人冰释前嫌,每天又一起相约遛弯了。

引导双方换位思考

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去年一年,西虹社区共调解纠纷18件,及时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。

社区哪类纠纷多?

西虹社区党委书记王惠丽分析,矛盾大多集中在居民家庭以及物业、邻里之间,这就需要网格员耐心疏导矛盾焦点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调解时也要将感情融入法理。

“社区矛盾,很多时候不是什么大事,而这些生活琐碎小事,往往特别影响居民情绪。”

王惠丽说,网格员们会早化解、早控制、早处理,实现小事不出社区、大事不出街道,切实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。

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邹影 图片由社区提供

关键词: